,通過黃陵磯閘累計吐洪入江約2億立方米,有效降低漢江仙桃站水位0.6米
,漢川站水位0.4米
,減少仙桃站超保證水位時間50個小時
,避免其超歷史極值風險
、減緩漢川河道超額過流風險、降低了沿江涵閘安全風險
、舒緩了高洪水位下群眾緊張心態(tài)、縮短防汛時間三天
、節(jié)約了防汛直接成本約3000萬元
。
第五
,群防群控
,為戰(zhàn)勝洪水提供了人力保障。汛情險情就是命令
,防汛行政責任人快速進崗到位
、防汛隊伍快速集結布防,高峰時漢江沿線有388名縣級以上領導帶領12.8萬干部群眾
,參加防汛抗洪搶險
。在群防群控中,始終將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通過對洲灘民垸
、杜家臺分洪道、暴雨洪災中受洪水威脅的群眾實施避險轉移
,確保人員安全
。漢江上游鄂西北的十堰
、襄陽等市,在屢遭暴雨襲擊中
,加強中小河流防汛
、中小水庫防洪、中小在建水電站管理
、小區(qū)域滑坡避險工作,確保了工程設施安全和人員安全
。在漢江中下游堤防超設防1368.6公里
、超警戒970.9公里、超保證52.8公里的關鍵戰(zhàn)場上
,廣大干部群眾晝夜巡查、科學判險
、快速搶險61處
,確保了防洪安全
。特別是對在建的興隆樞紐工程上游圍堰的搶險
,難度很大。9月18日16時左右
,該圍堰發(fā)生長達150米的脫坡險情
,崩塌圍堰坡腳近三分之一
,岌岌可危
。經省南水北調局前指緊急搶險
,省防指緊急協(xié)調武警水電部隊重載汽車馳援,緊急拋石1.5萬立方米
,才得以控制了險情。
第六
,同心向力
,為戰(zhàn)勝洪水提供了強大合力。本輪漢江大洪水為20年一遇
,但是現(xiàn)有漢江的防洪能力
,只有20年一遇。面對臨界狀態(tài)的高風險洪水
,必須舉社會之力戰(zhàn)而勝之
。省軍區(qū)統(tǒng)籌沿漢江軍分區(qū)(人武部),組織民兵分隊
、預備役官兵約6000人
,出動車輛21臺
、沖鋒舟15艘
,支援地方巡堤查險
、安保警戒和疏散群眾。武警湖北總隊調集一支隊
、荊州支隊和孝感支隊等3個支隊的480多名官兵,奔赴仙桃
、漢川搶險
。省氣象
、水文分別啟動三級應急響應
,全力搞好氣象、水文預測預報服務
。省民政部門啟動救災三級應急響應,協(xié)助當?shù)卣
,保證了臨時避險轉移群眾有飯吃
、有衣穿
、有住所
、有干凈水喝、有病能醫(yī)
,維護了一方穩(wěn)定。省衛(wèi)生部門啟動二級應急響應
,加強災區(qū)衛(wèi)生防御
,有效防止了疫病流行或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維護了民生健康
。省交通部門實施封航,加強躉船管理
,保證了水上交通安全
。移民部門在丹江水庫上游第二次洪峰入庫之前
,連夜對庫區(qū)157米至160米范圍移民搬遷情況核查
,為萬不得已使用超蓄庫容提供了決策依據(jù)
。省水利、防汛部門加強與長江防總的聯(lián)系
,為優(yōu)化丹江水庫防洪調度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并精心調度漢江流域水庫水電站工程設施
,派出多個工作組趕赴抗洪一線
,幫助指導防汛工作
;省防辦還及時編輯上報和上網發(fā)布重要汛情
、防汛簡報等信息150余條,保證了信息公開透明
。省委宣傳部指導媒體
,加強應對秋汛宣傳,保證了社會大眾關注的決策指揮
、避險轉移
、分流過洪、布防巡查等方面的熱點難點焦點知情權
,把握了輿論導向
。
省防辦也對戰(zhàn)勝本輪漢江秋季大洪水進行了反思。一是堤防加固問題
。1998年大水后,我省長江干堤得以大規(guī)模整險加固
,基本達到建設標準
,但防洪保護圈尚未完全形成
。從漢江保護圈來看,盡管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已近尾聲
,將提高水庫的調蓄洪水能力
,但是丹江水庫泄洪在所難免,加上丹皇區(qū)間匯流面積廣大
,且沒有控制性工程,如兩路洪水遭遇
,中下游防洪壓力仍然很大
。漢江中下游干堤和連江的東荊河、漢北河
、府環(huán)河等重要支堤
、湖堤普遍欠高、斷面不達標
、堤基滲漏、穿堤建筑物大部年久失修
,險情頻發(fā)
,安全風險隱患大。從本輪秋汛看
,漢江中下游共發(fā)生管涌、崩岸
、浪坎
、閘險等8類險情
,實施嚴防死守難度大
,牽扯了廣大干部群眾的精力。短時多險并發(fā)
,再次警示,漢江中下游堤防加固建設已迫在眉睫
。二是分蓄洪水問題
。杜家臺分蓄洪區(qū)建成后已運用21次,運用頻率為全國分蓄洪區(qū)最高
,但分洪運用量級不同,其中大于20億立方米的4次
,一般在10億立方米以下
,今年分流僅為2億立方米左右。從長遠來看
,杜家臺分蓄洪區(qū)要圍繞不同洪量分洪要求實施建設,以保證適時適量分洪
,增強運用的靈活性
,盡可能減輕分洪損失
。從近期來看
,要積極推進“一江兩堤
、夾水出江”方案的實施
,保證大洪水洪道分流常態(tài)化
、規(guī)制化。三是預測預報問題
。今年,長江水位很低
,對漢江漢川段的水位頂托小
,而上游大流量洪水接踵而至,破壞了仙桃
、漢川的水位流量關系。在9月19日以后
,該河段就像河道型水庫
,入流大于出流,但是
,按水庫進行調洪演算,缺乏水位容積曲線等基礎資料
,以致按常規(guī)的水文預報方法難以達到通常的精度
,急需引進開發(fā)新的洪水預報演變模型
,以新科技支撐預測預報
。解決上述突出問題,要按照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的總體部署
,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今年的一號文件精神,全面推進我省水利防洪工程建設和水文監(jiān)測站點的建設
,盡快實施以漢江中下游綜合治理為主體的防洪工程體系建設
,形成標準適度、功能全面的漢江防洪保護圈
。要探索和建立杜家臺不同量級漢江洪水分洪運用的常態(tài)機制、法規(guī)制度
,以便科學合理的為處置超額洪水找出路。要進一步加大完善分洪運用方案
、水文測報方案的工作力度
,使各類預案更具有科學性、可操作性
,為應對漢江洪水提供規(guī)范制度支撐
。
發(fā)布會上
,相關人員還介紹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后對漢江中下游防洪的影響
、杜家臺分蓄洪區(qū)建設設想、杜家臺分流人員轉移安置和補助情況
。
多家省內外媒體參加了此次新聞發(fā)布會。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11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