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網站通訊員孫又欣3月19日報道:大凡湖北人
,干旱年份提起鄂北崗地往往談旱色變
,這塊特殊的地方由棗北
、隨北
、老河口北三市北部崗地構成
,歷為十年九旱的困擾之地
,也俗稱“旱包子”
。然而
,從2000年以來,在棗陽市挺起了一位在“旱包子”上高擎抗旱服務隊大旗的水利人王樹獻
。
第一次知道棗陽市抗旱服務隊長王樹獻
,是在上報的文字材料上。那是剛剛經歷2000年
、2001年連續(xù)大旱后的第一個年頭
,根據國家防辦安排,省防辦開展了一次抗旱服務隊建設調研
,讀到襄陽市上報的材料
,立刻感覺到這位普通隊長敢于擔當的硬漢形象。他走馬上任第一年即扭轉被動局面
,次年還清外債
,向國家納稅,保證了10多號人的基本收入
,全隊盈利近10萬元
。這分調研材料,在全國的抗旱座談會上作了經驗交流
,由此我牢牢地記住了王樹獻這個名字
、這個人和這個令人鼓舞的良好開局。
當時的王樹獻剛邁過四十而不惑的門檻
,他是在那個連續(xù)大旱第一年主動請纓擔任抗旱隊長的
,那時的他從市水利局停薪留職下海經商,掘得了人生致富的第一桶金
,當市抗旱服務隊因管理不善
,經營不力,欠外債30多萬元
,職工工資停發(fā)的關口
,市水利局解放思想,應允了他的請求
,聘這位個體經營者擔任抗旱隊長
。
上任伊始的王隊長,連出四招:將黃金地段的辦公樓整體出租創(chuàng)效益
、發(fā)動職工集資60萬元辦維修門面
,使抗旱隊增加資金周轉和隊員收入,盤活抗旱隊
、穩(wěn)定隊內人心
;發(fā)展種植業(yè),承包荒山300畝
,種植速生白楊樹
,為抗旱隊經濟發(fā)展增加穩(wěn)固的增長點
;擠出資金,培養(yǎng)實用人才
,重點是掌握探測開采崗地水資源的技術和本領
,為掘井取水蓄勢蓄力;辦理企業(yè)施工三級證
,從而獲得了金屬結構加工、機電設備安裝
、水工大壩施工
、鉆探掘井等四項業(yè)務資質,擴寬了服務經營舞臺
。
在2000年
、2001年連續(xù)大旱中,王隊長帶著這支剛從困境中走出的抗旱服務隊
,東征西戰(zhàn)
,攜設備流動灌田、架泵機抽水灌溉
、修設施服務抗旱
、打深井攻堅取水,將抗旱服務送到了田間地頭
,送到了農戶的心坎里
,得到農民交口稱贊。有一次
,王隊長深夜率隊趕赴旱區(qū)
,抽水解決了新市鎮(zhèn)1200畝水田插秧難題,當地群眾還送了錦旗
,稱贊抗旱服務隊是救星
、是及時雨。起死回生的抗旱服務隊
,理所當然的通過了省里組織的驗收
,王隊長通過這次驗收,也踏上了率隊全力服務抗旱的新征程
。
第一次見到王樹獻
,是在2003年受命去棗陽市,對他領導的抗旱服務隊進行驗收
。王隊長畢業(yè)于華南理工大學
,中等偏矮的個子,略顯消瘦的臉龐
,人很干練
,快人快語
,反應敏捷。兩畝來地的露天倉庫
,就是這支隊伍的基地兼生產車間
,也是王隊長展示人生價值的基本舞臺。當時的倉庫略顯空曠
,圍墻四周的偏屋內
,零零星星地堆放著一些泵機、配件
、輸水管
,但倉庫的中央,隊員們有的在組裝移動灌溉設備
、有的在拼接輸水管道
、有的在手持電焊焊接鐵板,那耀眼灼人的電弧
、輕盈升騰的焊接煙霧
,構成了一種緊張忙碌,而又充滿活力的生產加工現場
。倉庫的一側
,停放著一輛八成新的黑色桑塔納轎車,這是王隊長下海經營賺的錢購置的私家車
。他不僅將私車用于隊里跑業(yè)務
、攬活路,而且不等不靠
,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家十幾萬元的存款
,用于隊里資金周轉,使頻臨垮臺的抗旱服務隊重現了生機
。
第二次見到王隊長
,是2011年湖北跨季極值大旱的初春時節(jié),棗陽市從上年秋末到當年初春降雨同比少近八成
,這個省內的產糧大縣
,正受到干旱困擾,舉步維艱
。值此關鍵時刻
,王隊長帶領抗旱隊新建泵站40處41臺、維修泵機200多臺
、新打機井80多眼
、維修機井90眼,已抗灌農田20多萬畝,恢復改善灌溉農田6萬多畝
,還解決了約12萬人的飲水困難
,為解“旱包子”大旱之危盡顯身手。此外
,他還奉省防指之命
,率隊赴荊州市馳援抗旱,架機抽水
,緩整田插秧保糧急需
。這時的棗陽市抗旱服務隊,可謂人強馬壯
,骨干隊員已增至36人
,服務隊員擴充了約3倍;兩畝地的倉庫兼基地
,已不能容納不下這支隊伍
,不少設備只能在外面臨時租借場地堆放
。在倉庫的偏屋外
,新搭起了幾個簡易大棚,大棚內整齊的堆放著抗旱機具設備
,這些添置的設備
,都是靠抗旱服務隊面向市場盈利賺錢再投入購得。在這些堆放的設備中
,一臺改裝的小型挖土機格外耀眼
,機身為橘黃,經過王隊長的精心設計和改造
,它已經具備挖土
、推土、起吊三項功能
,這一項改造
,為抗旱隊高效率承攬小型工程提供了高人一等的手段,由此也可以窺見這支抗旱隊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求生存
、謀發(fā)展
、強服務,閃展騰挪的全貌
。
第三次見到王隊長
,是在今年的春天里。棗陽市抗旱奪豐收
,實現了糧食八連增
,鑒于抗旱服務隊在全省領頭羊的作用,省防辦決定在棗陽市開抗旱工作座談會。這時的王隊長披紅帶花
,坐在了主席臺上
,向與會人員作了全面的經驗介紹。由此
,我獲得了王隊長與他領導抗旱服務隊的更多信息
。10多年來,棗陽市的抗旱服務隊
,以服務為本
,面向市場求生存、謀發(fā)展
,由弱為強
,形成固定資產2000多萬元,特別是在以農業(yè)抗旱為中心工作中
,這支隊伍架泵機
、打機井、辟水源
、攻死角
,充分發(fā)揮技術設備優(yōu)勢,面向社會服務新農村建設
,以優(yōu)質周到的服務
,全心全意為農業(yè)豐收保駕護航,累計抗旱面積260多萬畝次
,改善灌溉面積20余萬畝
,抗災效益約5000多萬元。
這些數據
,既喜人
,又感人,其間飽含著王樹獻不為人知的艱辛
、奮斗
。正是這些數據,構成了這支抗旱服務隊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不斷前行的堅實腳印
。聞旱則動
、銜命出征,哪里需要
,他就會和他的隊員們出現在哪里
。他的抗旱服務,做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做到了各級領導工作的難點上
。幾年來
,榮譽也接踵而至,王樹獻先后被評為棗陽市
、襄陽市兩級勞動模范
。
有為換來有位。棗陽市政府有感于這支抗旱服務隊的卓著功勛
,決定劃撥22畝地
,作為抗旱服務隊的新倉庫和新基地,站在這個規(guī)劃藍圖前
,我仿佛看到新的生產車間
,這里有行車、有加工設施
、有生龍活虎的技術工人
,他們將在新的起點上,為旱包之地的抗旱服務再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