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濕陷性黃土基礎預浸處理觀測現場

北山一號隧洞進行混凝土襯砌準備工作
□ 記者 孟硯岷
朔風吹飛雪
,立春后的六盤山深處依然銀裝素裹
,萬木蕭瑟。寧夏“一號民生工程”——中南部城鄉(xiāng)飲水安全工程各個施工現場卻熱戰(zhàn)正酣
。
早上八點
,王寶平走進北山隧洞
,踩著漫過雨鞋腰面的積水
,來到900米深處,掏出鋼卷尺
,檢查鋼筋綁扎的間距
。
全長1962米的1號北山隧洞,是寧夏中南部城鄉(xiāng)飲水安全水源工程12條隧洞工程的一部分,去年12月5日貫通后
,這幾天澆筑墊層,綁扎底板鋼筋
,改造拌合站
,進行著混凝土襯砌準備工作。
因為工期緊
,冬季繼續(xù)施工
,質檢部部長王寶平和他的50名來自寧夏水利水電工程局的同事
,羊年春節(jié)要在工地度過了
。自2013年11月工程施工以來,加上今年
,他連續(xù)三年的春節(jié)都在工地度過
。
工地春節(jié),就是除夕那天休息半天
,大家聚在一起包頓餃子,餐桌上會比平日多幾盤菜和幾瓶酒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26歲王寶平說最牽掛的人是420公里外的父母和妻子。同事打趣說他把順序說反了
,最想的應該是媳婦
,這時的王寶平靦腆地笑了。
在大山深處的彭陽縣城郊外
,早晨氣溫降到零下18度,來自湖南省的劉文春和同事仔細觀測和記錄六千方蓄水池沉降量和滲水量變化
。濕陷性黃土基礎預浸水處理觀測每天兩次每次至少兩個小時
,此外還要旁站監(jiān)理。對于來自永州市新田縣的他來說
,今年春節(jié)的思念遠在1400公里之外
。
“家里人都想呀
,最想的是母親
,老人家78歲了,身體不太好”
,46歲劉文春的言語里透著深深歉疚
,作為彭陽縣連通總管副總監(jiān)的他春節(jié)要值守工地。
同樣感到責任和擔當的還有項目負責人楊立國。周末
,他的手機收到了妻子抱怨的微信
,周六卻照常奔波在安家川各個工地之間。兩年來
,楊立國和同事人均每年的探親假不超過7天。一年行程10萬公里
,181處集中供水工程
,目前已建144處,這些簡單的數字
,詮釋著楊立國在內上千名水利建設者工作的艱辛和默默的情懷
。
距離彭陽縣城26公里的山莊村,立春這天
,對于當地群眾來說是個幸福的日子——通水了
!
室外
,白雪皚皚
。毛志林的屋里暖意融融。老人給每位客人沏上一杯熱氣騰騰的綠茶
,每個杯里再泡幾顆紅艷艷的枸杞
。這待客的小小禮節(jié),在過去
,卻是老人的“不堂快”,因為往年的茶杯底
,總會落下薄薄一層白色混濁物
,還帶著濃濃的異味,多放白糖也不頂事
。
山溝里的一眼泉水
,是山莊村鄉(xiāng)親寶貴的生命之源。進入臘月
,村民早早吆喝上牲口,馱上大皮桶
,拉回溝泉水
,存在院子里的窖里。這樣的水根本不好喝
,窖里水面上飄浮著雜草畜糞
,放到缸里澄清也沒用,跑肚拉稀是常事
。村主任馬義山說
,吃水是鄉(xiāng)親的頭等大事,山莊村群眾盼水
,盼了人老幾輩子了
!
去年,75歲的村民馬維海全家搬進了80平方米的新瓦房
,20畝地膜玉米長勢喜人,收獲后畝純收入800元
,加上兒子外務務工
,家庭年收入達到了5萬元。他說:“國家惠農政策好
,支農項目多
,莊戶人家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就差水的問題了
。”
戰(zhàn)風沙
,斗嚴寒
,扎根野外,披星戴月
,來自不同地方的上千名水利建設者們快馬加鞭地奮戰(zhàn)在工程第一線
,一個個時間節(jié)點逐漸明晰:
2013年11月,中國大西北最缺水的西吉縣城12萬群眾“解渴”
。
2014年10月底,連通工程安家川片區(qū)通水
,涇河甜水流進包括山莊村在內的8.2萬彭陽縣農村群眾家中
。
2015年1月10日,連通工程葫蘆河片區(qū)通水
,寧夏第二大鎮(zhèn)興隆鎮(zhèn)在內的西吉縣14.2萬農村群眾自來水水源有了保障
,水質明顯改善。
這幾天
,王河村的馬正年花了7.5萬元買回小車,作為女兒的嫁妝
。過完年
,他就要找來工隊蓋起新房用于營業(yè)和出租
。從少年喝窖水,到前幾年斷斷續(xù)續(xù)的自來水
,再到現在喝上甘甜
、潔凈
、充足的涇河水
,他說:“俺的日子算是真正的小康了”。
春天來了
,幸福蕩漾在每一個鄉(xiāng)親的心田
,寧夏水利人給西海固父老鄉(xiāng)親交上了一份滿意答卷。
缺水
,找水
,盼水
,鐫刻在西海固大地上焦灼的記憶。上百萬群眾數百年的祈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