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吊箱上的李軍和趙向月籠罩在一片橘紅之中
,新鮮的陽光照射在青白的冰面上,和兩人身上橙色救生衣交相輝映
。恍惚間,他們已經(jīng)用測深桿測完了水深
。不一會兒,鉛魚垂下又升起
,流速也測量完畢
,晃悠悠的吊箱重回河岸。
記者也穿上救生衣爬進吊箱,打算體驗一把水文人驚心動魄的日常
。當?shù)跸鋼u搖晃晃升起前行的時候
,記者的腿也不由自主地抖起來。
“害怕嗎
?”李軍問道
!斑可以……”記者緊抓吊箱的欄桿,河風吹在臉上像針扎一樣
。“我們有的職工恐高
,開始根本不敢上吊箱
,后來多上幾次才好點
!崩钴娬{(diào)整著吊箱的操作旋鈕。向東而視
,茫茫冰蓋一望無際,向西望去
,雄偉的三盛公水利樞紐橫臥冰面
。
記者在吊箱上和李軍攀談起來
。李軍在黃委寧蒙水文水資源局成立之初就到了巴彥高勒
,一守就是13年
!罢f來也奇怪
,巴彥高勒好像每次封開河都是在半夜
。那時候水位變化快
,我常常凌晨兩三點爬到那上面放浮標
!崩钴娭钢⒐男购榭椎勒f
,“開河的時候壯觀得很,那個聲響
,摧枯拉朽。但可真是冷啊
,風像刀子一樣
。”平平淡淡的語氣
,記者聽起來卻是心驚肉跳
。
回到岸上
,黃委寧蒙水文水資源局副局長梁貴生和女職工白洋洋結(jié)伴而來
。梁貴生20世紀80年代也曾在巴彥高勒生活工作過
,是個“老水文”
,白洋洋青春靚麗
,是去年剛剛投身水文事業(yè)的大學生
。
“那個時候真是苦啊
,工作
、生活條件都很差
。當時的水尺樁還是木頭做的
,靠人力一點兒一點兒打下去,記得經(jīng)常在大年初一一起床
,發(fā)現(xiàn)水尺樁被水沖走了
。于是
,大年初一啊,別人在過年
,我們在打樁
!”回憶起以前的情景
,辛酸往事在梁貴生口中變得趣味盎然
。可回望現(xiàn)今改造一新的水文站
,看看趙向月
、白洋洋生機勃勃的臉龐
,他的語氣又變得充滿感慨:“我們的事業(yè)在發(fā)展
!
白洋洋是一位來自河南的“90后”女孩
!霸谶@兒習慣嗎
?”看到如此漂亮乖巧的女孩子守在荒僻的河邊,記者有些心疼
!巴玫
,就是剛來上班
,工作壓力有點大,害怕不能勝任
,還要繼續(xù)加強學習才行
!”白洋洋雙眸含笑
,清脆地回答
。
“黃委寧蒙水文水資源局防凌任務最重,一線水文站大多是年輕職工
,還有許多新來的大學生
。但是這些娃娃們都很爭氣,能吃苦
,學習能力也很強
!蓖鹾<t接過話茬
。
“您覺得‘老水文’給年輕人留下的最寶貴的東西是什么呢
?”看著梁貴生已經(jīng)刻上皺紋的額頭,記者不由得發(fā)問
。
“是一種精神
,黃河水文精神
!绷嘿F生不假思索地回答
!笆茄
,就是水文站會議室墻上寫的‘艱苦奮斗
,無私奉獻
,嚴細求實
,團結(jié)開拓’
。”王海紅立刻接道
,想必這幾句話已是爛熟于心
。
此時
,寒風依舊呼嘯
,但太陽已是高高掛起。梁貴生
、王海紅
、李軍
、趙向月
、白洋洋
,巴彥高勒老中青三代水文職工望著他們往返無數(shù)次的斷面
,沉默地傾聽著,期待著
,準備著。開河是黃河母親的驚蟄,幾天之后
,他們將陪伴母親河度過陣痛,崩裂出一個嶄新的春天
。
來源:中國水利網(wǎng)站 2016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