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縣水利部門對原有的灌溉渠道進行重新更新和改造,使這些小農水設施能重新發(fā)揮作用
?h水利部門在經過認真的調查核實后,將其納入2014年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實施區(qū)
,按照“水能順暢進田
,機械能便捷下田”的實施標準,高標準對該區(qū)的“小農水“設施進行更新改造
,先后投入項目資金170萬元
,累計改造耕地面積近3000畝,受益人口達700余人
。工程自2014年10月開工建設以來
,在施工單位和管理單位的共同努力下
,項目進度較快
,至2015年3月上旬基本竣工,開始投入使用
,共完成渠道整治16.2公里
,新建機耕路0.8公里,項目實施后
,基本解決了該片區(qū)“旱能灌
、澇能排”的灌溉難題,實現了這個片區(qū)3000畝農田旱澇保收全覆蓋
。
據了解
,2014年,金溪縣小農水重點縣建設項目區(qū)共11個
,總建設面積3.23萬畝
,完成投資1750萬元,截止今年3月底
,該縣2014年重點縣項目建設任務已經全面完成
,共改造塘壩8座,總容積35.9萬方,提水泵站改造10處
,改造渠道125.93公里
,渠系建筑物新建591座處。
今年入汛以來
,這些新改造一新的小農水設施
,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強降雨和連續(xù)降雨的襲擊,有小農水設施的地方
,灌排通順
,基本沒有什么災情。而在一些沒有小農水設施的地方或小農水設施沒改造的地方
,暴雨一下
,早已是汪洋一片,當地的老百姓告訴筆者:小農水渠系改造前
,由于灌區(qū)常年未經改造
,渠道雜草叢生,淤塞嚴重
,排灌不順
,一遇大洪水,就泛濫成災
。灌區(qū)經過更新改造后
,襯砌一新的灌溉渠道和U型槽,大大增加了過水流量及水流速度
,提高了排洪能力
,以往要3-4天才能排完的積水,現在只要1
、2天就能排出去了
,甚至更短的時間,對稻田和禾苗基本損傷不大
,更不會絕收
。即使雨再大一點,灌區(qū)會有些損傷
,但損傷也不會很嚴重
,加上“小農水”項目實施標準高,渠道維修也較好實施
,洪澇過后
,只需對其進行簡單的清淤、除障
,就能在最短的時間
,恢復基本的農田灌溉了。
據金溪縣水利部門的技術人員介紹,在今年前期的防汛減災中
,由于改造后的小農水設施
,灌排設施完善,大大提高了項目區(qū)的排灌能力
,發(fā)揮了較為明顯的減災效益
,凸顯了“小農水”項目在防汛減災方面發(fā)揮的巨大威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因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