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湖北省適時(shí)啟動杜家臺洪道分流,以降低仙桃
、漢川的水位
,有利于今后洪道建設(shè)。
10月8日
,伴隨著國慶黃金周的一場漢江秋汛終于安然匯入長江
。在這場秋汛中,長江水文局即時(shí)準(zhǔn)確的預(yù)報(bào)水雨情
,為丹江口水庫攔洪錯(cuò)峰發(fā)揮了耳目參謀作用
。
國家防總漢江防汛工作組組長張旭說,這次漢江秋汛調(diào)度非常圓滿
、非常成功
。
新聞鏈接
2005年漢江秋汛與2003年有何不同?
根據(jù)長江防總專家介紹
,2003年9月漢江秋汛造成丹江口水庫最大入庫流量曾達(dá)28500立方米/秒
。2005年10月3日20時(shí)最大入庫流量達(dá)30700立方米/秒,最大出庫流量為14000立方米/秒(10月3日14時(shí))
,形成了建庫以來第3位大洪水
。與2003年相比,本次洪水峰值比2003年高,洪量70.5億立方米
,與2003年第1次次洪洪量71.6億立方米基本相當(dāng)
,但高于2003年第2次的次洪洪量59.04億立方米。
2005年10月洪水
,漢江中下游各站洪峰水位均超警戒水位,但低于保證水位
。與2003年9月洪水比較
,各站流量均大于2003年,但皇莊
、沙洋站洪峰水位低于2003年洪水
。杜家臺分流(約1500立方米/秒)約降低仙桃、漢川站洪峰水位0.6米左右
。
漢江秋汛有哪些特點(diǎn)
?
秋汛是漢江水情的主要特點(diǎn)。漢江的主汛期在秋季而不是夏季
,且恰恰是在全國各大江河已基本退出主汛期的時(shí)候
,通常在8月底到10月中旬。漢江上游位于秦巴山區(qū)
,受“巴山夜雨”的影響
,農(nóng)歷中秋前后,漢江上游降雨通常較為集中
,極易形成秋汛
。今年漢江秋汛相對于歷史上的漢江秋汛,時(shí)間偏晚
。
來源:中國水利網(wǎng)站 2005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