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災害降到最低:1998年長江干堤出現(xiàn)9 000多處險情,而2016年長江干堤僅出現(xiàn)50處一般險情
;太湖流域2016年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占流域GDP(2014年)的0.12%
,遠低于1991年的6.7%和1999年的1.6%;廣東省地級以上城市防洪工程防御標準達百年一遇
,縣城防洪標準達50年一遇
,夯實工程基礎換來顯著減災成效。
9.8萬座已建水庫
,9 323億立方米總庫容
,41.4萬公里堤防加固,5年間累計新建達標堤防4.5萬公里……覆蓋全國
、布局合理
、功能完備的水利工程體系在防汛抗洪中發(fā)揮著決定性作用,2013年至2016年
,全國防洪減淹13 267.08千公頃耕地
,減災經濟效益達5 513.43億元。
在2014年至2016年的三年內
,310座小型水庫
、4 791眼抗旱應急備用井、3 331處引調提水工程相繼建成
,成為741個重點旱區(qū)縣的抗旱“底氣”所在
。應對特大干旱和突發(fā)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儲備制度,更是成為應急調水之外抗御旱災能力提升的有力補充
。
大江大河安瀾關乎國家發(fā)展
、社會安定
,中小河流等防洪薄弱環(huán)節(jié)的安全則事關家計田畝、百姓生活
。在加快推進大江大河重要蓄滯洪區(qū)建設的同時
,5 000余條中小河流重要河段得到治理,6萬余座水庫進行除險加固
,5年間完成431條重點山洪溝防洪治理
。2016年水利部啟動實施災后水利薄弱環(huán)節(jié)建設,進一步補齊補強城市地下綜合管廊
、小型水利工程等防災減災短板
。
風雨中搏擊,攻堅中克難
,一條條江河的治理見證了五年來中國水利的輝煌成就,一座座防洪骨干工程的聳立
,筑起了一個又一個治水豐碑
,實現(xiàn)了國泰民安。
遵循規(guī)律 協(xié)同配合
有效降低災害風險
2016年7月14日
,湖北省第二大湖泊梁子湖破垸分洪
,洪水危情暫時緩解,永久性退垸還湖正式啟動
,1 600多名群眾妥善安置
,永久遷出湖區(qū)。梁子湖面積增加100余平方公里
,5 000萬立方米水量得到分解消化
。
不止是梁子湖,湖北從暴雨洪水中獲取了更加清醒的認知
,白鷺湖等12處退垸(漁
、田)還湖建設正在繼續(xù)。
只有給水出路
,才有人的活路
。五年來,以湖北為代表
,越來越多的省份對待河流自然空間做“加法”
,對待人類過度索取水域做“減法”,深刻領悟人水共處之道
,讓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現(xiàn)代防災減災理念入腦入心
,有效降低災害風險。
理念指引行動
,思路決定出路
。防災減災理念每前進一步
,防汛抗洪實踐效果就更上升一層。
在人水對決中
,有一種力量最強大
,這就是來自社會各方防災減災的強大合力;有一種精神最閃光
,這就是迎難而上
、無畏艱險的抗洪精神!
統(tǒng)一指揮
、部門聯(lián)動
、社會參與,是做好防汛抗旱搶險救災工作的制度保障
,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優(yōu)勢
、政治優(yōu)勢、組織優(yōu)勢所在
。
多年來
,在國務院領導下,國家防總成員單位進行了調整充實
,成員單位由2011年的16個擴充至26個
,涵蓋了黨、政
、軍
、群各個部門;中央
、流域
、省、市
、縣五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進一步完善
,部分省(自治區(qū)
、直轄市)探索設立了鄉(xiāng)鎮(zhèn)
、社區(qū)級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這一防汛抗旱組織體系整合資源
,高效運轉
,匯集成共克時艱、戰(zhàn)勝災害的強有力組織保障
。
安排專項資金
,做好通信保障、災區(qū)秩序維護
、災害應急救助
、地質災害防治
、城市排澇、海上救援
、漁船回港
、物資供應、衛(wèi)生防疫
、汛期安全生產
,以及旅游、鐵路和水電站防洪保安……各成員單位在國家防總的統(tǒng)一指揮下
,各司其職
,密切配合,加強軍地軍民合作,形成防災減災的強大合力。
各級黨委政府統(tǒng)籌整合資源
,加大對防汛抗旱搶險救援力量的裝備支持和經費保障力度
。
在決口堤防封堵、水庫險情搶護
、解救轉移群眾等大量急難險重任務面前
,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沖鋒在前
,勇挑重擔,發(fā)揮主力軍和突擊隊的重要作用
,成為搶險救災的“中流砥柱”
。
目前,全國防汛搶險隊伍包括解放軍19支抗洪搶險專業(yè)應急部隊
,9支武警水電搶險部隊
,1 389支地方防汛機動搶險隊,共計47萬多人
,有力強化了我國洪澇災害應急處置能力
。
“不能讓一個群眾沒水喝
! 2015年內蒙古中西部地區(qū)嚴重夏旱
,87支縣級抗旱服務隊承擔了抗旱節(jié)水工程建設、水利工程維修改造配套
、為農牧民拉水送水等抗旱服務工作
。
全國16 503支各級抗旱服務隊在旱魃肆虐的關鍵時刻,全力開展拉水送水
、應急打井
、流動澆地、設備維修等服務
。五年來
,累計完成抗旱澆地面積14.2億畝
,挽回糧食損失1.4億噸,經濟作物損失1 457億元
,解決6 063萬人因旱造成的臨時飲水困難
,為確保飲水安全、糧豐倉實做出了突出貢獻
。
越來越多的干部群眾
、基層黨組織積極主動加入防汛抗旱大軍,充分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
,干群合力匯聚了團結抗災的強大力量
。
擔千鈞之責,守萬家平安
。水旱災害防御一直以來都是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領域
,衡量著執(zhí)政黨領導力,檢驗著政府執(zhí)行力
,評判著國家動員力
,體現(xiàn)著民族凝聚力。
我們通過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數(shù)字解讀防汛抗旱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
,是砥礪奮進的五年,是波瀾壯闊的五年
。數(shù)字的增減
,述說水旱災害防御的成就,印證人民群眾沉甸甸的安全感
、獲得感
,書寫一個大國越來越自信的責任擔當。
追風逐雨減災害
,迎難而上保安瀾
。我們有理由相信,歷盡艱難
、百折不撓的中華民族
,與水旱抗爭的步履將更加鏗鏘。水利人將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為新的契機
,強基固本
,認真值守,科學調度
,興利除害
,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為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營造江河安瀾的環(huán)境,以更加優(yōu)異的成績書寫人水和諧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