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地區(qū)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及時上崗到位,可確保第一時間掌握汛情
,第一時間作出部署
,第一時間處置突發(fā)洪澇災害。
汛前準備扎實,汛期才能踏實。
4月15日,我國自南向北陸續(xù)進入汛期;6月1日,全國進入主汛期。在防汛抗旱防臺風的關鍵時刻,中小水庫能否安全度汛,城市防洪排澇、超強臺風襲擊和突發(fā)山洪災害等防汛薄弱環(huán)節(jié)能否成功應對,儼然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國家防總與長江、淮河和太湖防總7月1日進行視頻連線會商,對前一階段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作出回應:商財政部下達應急度汛和特大防汛抗旱補助經費12億元;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揮部強化防范應對措施,及時組織開展了巡查搶護、應急排澇和人員轉移,有效減輕了災害損失。防范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縱觀過去一年,曾有“鯨魚”“燦鴻”“蓮花”“蘇迪羅”“杜鵑”“彩虹”等6個臺風先后登陸我國。大風大浪平穩(wěn)而過 ,離不開各地密切監(jiān)視臺風動態(tài)
,提前組織船只回港避風和危險地區(qū)人員轉移;對各類高空構筑物
、簡易工棚等有針對性地進行應急加固
;加強對沿海石化、核電等重要設施檢查等各項部署措施的及時
、有力
。
與2000年以來均值相比,2015年洪澇災害死亡人數為歷史最低 ;干旱災害飲水困難數量偏少
65%。成績背后昭示著,面對突發(fā)性、反常性、不可預見性的水旱災害,充分認清形勢,抓早準備工作才是最有效的應對。思想上,要認識到防汛抗旱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行動上,要超前部署、周密安排,抓好防汛抗旱重點領域和薄弱環(huán)節(jié)。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從完善應急預案,提前修復水毀災損工程,到抓緊落實應急搶險隊伍,備齊備足防汛抗旱物資,各項準備工作的有條不紊成為筑牢根基的關鍵所在。
目前,2016年汛前準備正當時。今年我國入汛日期為3月21日,較多年平均偏早11天。同時,歷史上最長的厄爾尼諾現象還未結束。據預測,今年氣象年景偏差。不過,各地防汛檢查在3月初就已開始;國家防總對北方冬麥區(qū)降水持續(xù)偏少、部分地區(qū)旱情露頭早有警覺;水庫水電站安全度汛工作4月初已及時部署……新一輪的防汛抗旱戰(zhàn)役再次打響。
其實,最惡劣的洪水、最肆虐的干旱并不可怕,只要應戰(zhàn)起始階段穩(wěn)扎穩(wěn)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