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水利網站10月15日(記者 孟硯岷)深秋時節(jié),走進寧夏永寧縣田間
,宛如一幅新農村美麗畫卷
,田成方、林成網
、路相通
、渠相連......這是永寧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突出“節(jié)水、挖潛
、治邊”實效取得的豐碩成果
。
“土地平整了,水渠新修了
,以后種地有盼頭了”10月12日
,李俊鎮(zhèn)西邵村王文軍高興地說。由于村莊偏僻
,田地零散
,西邵村多年以來是農建項目“被遺忘的角落”。從今年開始
,像西邵村一樣的“邊緣死角”村莊被列入重點建設規(guī)劃
,昔日群眾發(fā)愁的3萬畝“浸水地”變身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
同樣欣喜的還有望洪鎮(zhèn)北渠村的群眾
,1.15萬畝耕地高低不平
、雜草叢生,能利用的不到4000畝
。“種一葫蘆收一瓢”的當地諺語道出村民的無奈和苦澀
?h上打破田檔
,統(tǒng)一綜合治理溝渠田林路,砌護所有農渠
,節(jié)水率提高60%
。荒草灘改造成的水平田
,成為外地老板眼里的“香餑餑”
,在土地流轉中“身價倍增”
。
賀蘭山麓
,葡萄飄香。在移民新家園閩寧鎮(zhèn)
,投資3145萬元的葡萄滴灌工程正在積極建設中
,新建兩座蓄水池已基本完工,管道已鋪設完成85%
,三座泵站土建已封頂,等待機電設備到位后進行安裝
。該工程將改造灌溉面積1.79萬畝
,使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52增至0.9,每年節(jié)約水資源250.6萬方
,節(jié)水效果和經濟效益非常顯著
。
今秋以來,永寧縣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與解決群眾最需解決的生產困難相結合
,整合全縣農田水利建設
、農業(yè)綜合開發(fā)
、土地整理
、扶貧開發(fā)等項目資金4.76億元,加快賀蘭山東麓防洪與洪水資源利用項目
、第一排水溝等水利主干工程
,中心村小城鎮(zhèn)人飲改造工程、田間骨干工程
、德龍高效節(jié)水灌溉工程
、末級渠系配套工程建設步伐
,切實解決農村“灌溉難
、排水難、吃水難、行路難”等民生問題
。
縣水務局丁志局長介紹,今年全縣農建呈現三個特點:第一是群眾參與高
,每天義務勞動人數都在五千人以上
。第二個是人機結合。出動上百臺大型機械挖大溝
、大挖溝,徹底解決排水排灌問題
;第三以獎代補資金由去年1150萬元提高到今年的1400萬元
,極大調動了各鄉(xiāng)鎮(zhèn)積極性。
李俊鎮(zhèn)
、望洪鎮(zhèn)
、楊和鎮(zhèn)打破村組界限,集中人力
、財力,實行大兵團作戰(zhàn)
,在同一片區(qū)不同村組之間開展質量
、進度和出工人數競賽,確保各片區(qū)內
,干一片
,成一片。各鄉(xiāng)鎮(zhèn)根據自身實際
,將義務工和土地流轉金
、幫扶資金
、創(chuàng)業(yè)貸款等相結合
,促使群眾積極投工投勞。
全縣秋冬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以“三橫三縱”為主線
,計劃建設高標準農田22.55萬畝
。截止目前,累計修整支斗溝199公里
,新開農溝254.8公里
,修整農溝996.4公里
;整修農田路2534.1公里
,動用土方350.0萬方。累計動用大中型機械2836臺班,投入勞動積累工15.6萬工日
。旱區(qū)農建項目建設基本完成
,灌區(qū)農建項目建設預計在10月20日前全部完成。
環(huán)境優(yōu)美彰顯農建“外在美”
,農民增收
、產業(yè)發(fā)展則體現了農建的“內在美”
。永寧縣在改善農業(yè)基礎設施條件的同時
,讓老百姓真真切切體會到農業(yè)增效帶來的實惠。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14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