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入汛后
,站里就是家了
。”戴雷平淡地說
。
4厘米的鋼絲繩不能斷,數據不能斷
“長樹枝
、廢家具,我們打撈上來的東西多得很呢
!”說話的是六合監(jiān)測中心副主任同時負責葛塘水文站的韓伯成
。這個汛期,可把他忙壞了。
7月1日到5日
,強降雨導致馬汊河水位最高漲至10.21米,超過警戒水位2.12米
。水位漲速最快時
,達每小時32厘米。洶涌的河水
,肆意咆哮
。
此時,一次90分鐘
、每天6次的測流,成為韓伯成24小時密切關注的內容
。洪水卷著雜草
,讓暴雨中本就艱難的測流,變得更加艱難
。
“每次我們都帶著鐮刀
!表n伯成敘述道
,“人必須要下水,才能把這些漂浮物清理干凈
,有時候
,光這項工作就要半個多小時
!
“別小看這些漂浮物,一個不注意
,它們就把走航的鋼絲繩弄斷了
,4厘米的鋼絲繩不能斷。如果斷了
,測流數據就空白了
。”在韓伯成看來
,數據的完整要比自身安全重要多了。
在汛期緊張的20天里
,韓伯成夜里也要測2~3次流量
。當記者問及“白加黑”的工作
,身體是否吃得消時,韓站長輕描淡寫地說:“這有啥
,早就習慣了
!
水文人
,沒有華麗的辭藻,他們說
,自己只是做著最基礎的工作
;水文人,沒有光鮮的“外衣”
,他們測流時要冒著風雨,不顧泥濘與洪水作戰(zhàn)
。
工作辛苦
,責任重大,但南京水文人無怨無悔
,他們將默默奉獻當成習慣
,無華卻動人
!2016年全市防汛抗洪有功集體”,是對這些幕后英雄的最佳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