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網(wǎng)站7月23日訊 截至7月20日,湖北荊門市蓄水總量
、有效水量雙超歷年同期水平
,標志著荊門市歷時五年的水資源緊缺危局解除
。
從2010年10月開始
,荊門市進入新一輪干旱周期
。高峰年份
,全市有281座水庫在死水位以下運行
,占全市水庫總數(shù)的49%,大部分塘堰干涸
,一些河流斷流,蓄水總量最低位時僅15.7億立方米
。在降雨少
、蓄水少等“兩少夾擊”下,荊門市連續(xù)四年作出“一抗三保(抗大旱保生活
、保生產(chǎn)
、保發(fā)展)”的決策部署。為確保農(nóng)業(yè)用水
,2014年8月
,荊門市被迫時隔35年在漳河水庫架機提水抗旱。同時
,該市堅持把蓄水保水與農(nóng)田水利建設(shè)同部署
、同實施、同結(jié)賬
,通過搶引客水
、攔截河水、開發(fā)泉水
、增蓄雨水
、挖掘地下水等措施,千方百計蓄水增源
,保水備用
。
今年以來,荊門市搶抓多場次強降雨的有利時機
,科學利用雨洪資源
,在確保水利工程安全運行的前提下蓄水增水,使全市連續(xù)五年水利工程長期低水位運行的狀況得到有效改善
,江河湖庫水位不同程度上漲
。目前
,全市總蓄水量26.96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17.26億)多9.7億立方米
,比多年同期(26.19億)多0.77億立方米
;有效蓄水14.2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4.64億)多9.56億立方米
,比多年同期(13.56億)多0.64億立方米
,為可能出現(xiàn)的伏旱備足了灌溉用水。
來源:中國水利網(wǎng)站 201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