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小河也曾有過短暫的“第二春”
。2008年,北小河在相關部門的治理下水質有了改變
,水變清了
,異味也沒了,就連多年不曾見到的小鳥都飛了過來
。然而維持了一年多時間
,北小河又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走到河蔭中路
,記者在河邊意外地發(fā)現了一家咖啡店
。二樓的露臺是全店最好的位置
,但卻空無一人
。原來,這個露臺正對著北小河
!按蠹铱吹竭@個露臺都想上來坐坐,但看到外面這條污水河
,就換別的位置了
。”店員池國勝告訴記者
。
不過
,北小河治理已經出現轉機。從北苑路到廣順北大街之間
,在北小河北岸施工工地連成一線
,工人們正在填埋巨大的管線。在望京的六佰本商業(yè)街南側,馬路上也豎起了施工圍擋
。家住望京西園一區(qū)的居民陳先生喜出望外:“我一直在觀察這里的施工情況
,看來這次是動真格的了!”
這個施工工程的正式名稱叫做“北小河地區(qū)應急調水工程”
,由北京排水集團承建
。按照施工方案,地下將鋪設直徑為700毫米的PE管
,直接連通下游的污水處理廠
,從而緩解北小河的排污壓力。與此同時
,北小河污水處理廠也在進行升級改造
,改造完成后,北小河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水質也會有所提高
,從而徹底改善北小河的環(huán)境
。
清河 臭味明年解決
昨天清晨和傍晚,記者兩次來到北五環(huán)外的林萃路上
,清河就在林萃橋下穿過
,河南岸緊挨著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岸是居民區(qū)
。南北兩岸及河堤上生長著秋雨浸潤過的綠茵茵的小草
,各種綠植和樹木修剪得非常漂亮。
可是
,記者發(fā)現
,幾乎沒有人來河邊遛彎兒。記者很快找到了緣由——剛一靠近河邊
,就立刻聞到了一股臭味兒
。記者沿著河岸向上游行走了2公里,發(fā)現水質逐漸變差
,顏色有綠有灰
,水面很淺,有些地方都能見到河底的淤泥
、沙子
、磚塊及白色垃圾。沿岸有多個排水口
,排出的水有些渾濁有些比較清
,但是都有股熏鼻的臭味兒。
記者從負責管理清河水環(huán)境的東水西調管理處了解到
,清河的水源主要來自于附近的清河污水處理廠
,這種水與自然水體相比
,惡化速度比較快。尤其是夏天
,河道內水位較高
,水溫也高,淤積在河底的淤泥會翻到河面
,而淤泥無法打撈
,因此形成了黑色漂浮物。至于河水的臭味兒
,主要是部分污水產生的
。
目前,清河污水處理廠的日處理能力是40萬噸
,而進入處理廠的污水太多
,超出了其處理能力,部分污水只能溢流到清河里
。東水西調管理處一直在加大換水和打撈漂浮物的頻率
,每天都要進行水體調換,循環(huán)更換河水
。
那么
,清河“臭”的問題就無法根治了嗎?記者從北京市排水集團了解到
,目前清河污水處理廠的確存在超負荷運轉的情況
。不過,清河污水處理廠已于去年開始進行了擴容升級改造
,一個日處理能力達1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正在施工建設
,明年下半年即將竣工投產。屆時
,排入清河的將是水質較高的再生水
,臭味和黑色漂浮物的問題都將得以解決。
轉河 鬧市中的蘆葦蕩
感受轉變
“咱住的就是水景房,抬腿就到河邊”
黃菖蒲
、鳶尾
、水蔥
、蘆葦、野茭白
、荷花
、睡蓮、夾竹桃……這些美麗的植物
,旺盛地生長在了北京二環(huán)內的一條河道里——轉河
。在轉河
,看不到硬邦邦、裸露的水泥護堤
,倒是能瞧見長得比人還高的蘆葦
,密匝匝的,像一道道綠墻
,給人的感覺是進了蘆葦蕩
。
要不是有城鐵時不時從高架橋上“轟轟隆隆”駛過,還以為轉河是一條遠離城市的“野河”
。實際上
,它流經北京西直門交通樞紐,好幾次從車水馬龍的柏油路底下鉆過
,是條名副其實的城中河
。
“河水一直都這么清,真的不臭嗎
?”我反復問在河邊遛彎兒的居民陳鐵廣大爺
,他的家離河只有一百多米。 “就這樣
,不臭
。”陳大爺笑
,“住這兒最大的好處
,就是夏天涼快!” 陳大爺指著轉河旁邊新蓋商品樓的廣告說
,“水景樓王
、親水名宅,三萬多一平方米
!可我不羨慕
,咱住的就是水景房,抬腿就到河邊
!
由于實施了生態(tài)治水,轉河流淌著綠波碧水
。沿河漫步時
,可以看到河道兩岸被大面積的喬木、灌木
、青草和水生植物覆蓋
。在河道沿岸,一些看似無用的木樁
、廢舊的輪胎
、汽油桶
,竟充當了駁岸材料。棧橋
、疊石
、卵石墻、船塢
、水榭隨處可見
。
“水柳、銀杏
、青松
,一年四季中,總有那么一種綠在為你生長
!奔易≌褂[館南路的老人王叢佑告訴記者,轉河曾經被掩埋了20年之久
,直到轉河治理時才重新開挖了已填埋的河道
,使這條河成為明河。王叢佑說
,治理花了很久的時間
,他每天都在河邊遛彎兒,親眼看見這條被掩埋的河道重新開挖